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策划实战>详细内容
海王品牌规划纪实(一)
作者:叶茂中 时间:2003-2-2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品牌核心价值是可以兼容多个具体产品的价值主张。广告诉求可以是心理层面也可以是物理层面的东西,而品牌核心价值必须是彻底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。广告诉求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,而核心价值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因素。它是品牌的灵魂,它决定了品牌的内容并渗透到品牌的每一个方面。
海王的创业历程
中国企业经不起折腾,经过低谷后还能再次辉煌的企业凤毛麟角,海王是二次创业成功的少数企业之一。
海王的第一次创业,现在看来充满了传奇色彩。1989年,张思民带领一帮年
始作俑者,谈何容易。好在那是一个每天都有梦想升起的地方,"冒险家"纷至沓来,奇迹裹着一幢幢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城市里疯长。从中信投资公司凭一股热情辞职下海,以3000元创业的张思民,半个月便弹尽粮绝了。但他的梦想很诱人,一位澳大利亚"冒险家"找上门来;我出100万美元,能不能参与你的项目?
这真是好大的一笔钱,张思民发现奇迹真的在自己身上应验:仅仅拥有一个概念,居然在新的合资企业"海王药业有限公司"里控了股--这就是当时的深圳!
张思民买办公楼,买设备,买技术资料,请专家,招兵买马……马不停蹄地投入试验。1990年6月,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保健品"金牡蛎"完成中试投入生产。此项成果一举夺得三项国内大奖加一项国际金奖。耀眼的奖杯吸引来更多的投资者,一年多时间,前后竟有两千多万的资金汇入了"海王药业有限公司"的账户--这就是海洋生物的魅力!
1990年6月,海王金牡蛎上市,当年完成销售额100万元;1991年,这个数字增长到上一年的30倍;1992年,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大关……
在海王快速发展的91年、92年,海王也犯了当时成功创业者都会犯的错误,把触角伸向了房地产、旅游、文化、服装、食品、机电、VCD、甚至信息产业……海王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潭,这被称"成功的代价"。注意力的分散导致拳头产品金牡蛎未能在市场精耕细作,出现缓慢增长局面。
自1994年之后,海王进入了一个称之为"营销创造力疲软"的时期,在国内营销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,海王的营销模式已经过时,市场表现不再活跃。营销创造力疲软的直接后果是销售额一直徘徊在2-3亿元左右。此时海王进入了一个市场沉寂期,当初风头甚劲的企业似乎正在被人们淡忘。
1997年,海王再度把分散的目光集中投向海洋,把旗下多家制药厂整合为"海王生物",兴建"海王工业城"和技术中心。
这几项投资一方面几乎把海王的资金配置推到悬崖边缘,另一方面却也为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生产、开发及体制上的基础。所谓"祸兮福之所依",这是张思民的一步险棋,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,险棋经过转化,变成了一步大好棋。
1998年4月,海王技术中心被几大部委认定为"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",作为2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,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,同时也标志着海王集团产品开发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1998年6月,海王工业城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,成为国内第58家获得GMP认证的医药企业。这一步迈得至为关键,因为从1998年7月1日起,没有获得GMP认证的企业,今后将不再有申报新药项目的资格。
"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力!"张思民以此为基础,向深圳市政府申请"上市指标"。1998年12月18日,"海王生物"在深市挂牌上市,成为深圳股市第一只以"生物"冠名的热门概念股,当天就由发行价5.36元升至23.29元报收。在中国股市连续数周下滑,行情低迷的情况下,股民对"海王生物"的热情,反映了市场对"海王"行业定位的评价和信心。
经此一役,海王集团基本进入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。
确立"大医药"的产业发展方向后,张思民决心从喧嚣中平静下来。但很快他又痛苦地发现,公司名下的保健品及药品品种寥寥可数,尤其当海王工业城建成投产后,如此少的生产品种和产量完全喂不饱现有的生产能力,资源闲置则意味着亏损难免。
他开始重操旧业,率领一帮博士和硕士全力投入新药品种的研发上。一段时间下来,海王集团不断将新药推向市场,但市场的销量却不见增长;原以为生出十个孩子来总有几个会有出息,不料放眼望去,"孩子们个个营养不良,人人奄奄一息"。
企业的竞争力好比一只木桶,木桶能装多少水,并不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有多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有多短。
海王的长木板在哪里?首先是海王工业城的生产能力;其次是由上市产生的资金配置能力;再其次是新药研发能力;最后是海王从业多年所培育的人才生态环境。然而张思民发现所有的长木板均挡不住一块短木板所产生的流失,即市场营销能力。
销售疲软源于营销环节创造力的疲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思民还发现,在集团所确立的大医药产业方向,一些日益清晰的外部因素也开始给企业发展带来无形的压力。